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唐故尚书户部郎中魏府君墓志80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魏氏世墓于某县某原。唐兴
闻士讳之逖者。与子及孙。
咸举进士。嗣为儒。
绵州涪城讳全宝
魏州临黄主簿讳钦慈太常主簿讳绲
尚书膳部员外郎江陵少尹讳万成。凡五代
名高而不浮于行。才具而不得其禄。
江陵府君益之以闳达之量。经纬之谋。
故豪士贤大夫痛慕加厚。生郎中府君讳宏简
字曰裕之。以文行知名。
既冠而德礼闻于乡党。既仕而法制立于官政。
温柔发乎外。见而人莫不亲。
直方存乎内。久而人莫不敬。
进士策贤良。连居科首。
太子校书。历桂管江西福建宣歙四府为判官副使
累授协律郎大理评事。三为御史
赐绯鱼袋。在州六年。
而人乐之。廉使崔衍曰。
吾敢专天下之士。独惠兹人乎。
遂献于天子。拜度支员外郎
户部郎中。邦赋克举。
人望逾重。年四十七。
贞元二十年九月三十日。不疾而殁。
震悼之声。遐迩一辞。
且曰。斯人也。
而不得为善之利。中人其怠乎。
君尝三娶。而卒无主妇。
庭无倚庐。堂无抱孤。
有令兄弟以主其丧。有孝女以守其祀。
故哭于客位。吊于殡东者。
咸加哀焉。凡为部从事
府丧而当其位者三。州缺而居其守者二。
皆得其理。君之先再世贫不得葬。
故以禄仕游于诸侯。薄衣食。
损车马。凡十有馀祀。
卒获于厥心。其族属之无主后者。
皆位于墓。娣侄之无归从者。
咸会于家。由是处约以终其世。
既敛。家宰庀其政。
视廪惟釜钟。视藏惟束帛。
无馀积焉。十有一月
遣车归于洛师。某日。
祔于墓。监察御史柳宗元
闻其道而玩其文也久。居又同闬。
故哀而铭之。其辞曰。
郎中之道。惟直是保。
淳泊坦厚。温恭孝友。
郎中之文。惟孝是宣。
溥畅周流。炳蔚纷纶。
为周贤能。为汉贤良。
始仕雠校。篇籍有光。
仍授使檄。吁谟用扬。
二居郎位。征赋以理。
休声载起。显命伊始。
生而不寿。孰知其止。
殁而不嗣。孰济其美。
有翩其旗。爰举裳帷。
行道迟迟。望墓而归。
象物是宜。卜筮孔时。
里人作铭。不愧于辞。
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823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四
公讳倰。字德长
以孝公为从祖父。则其官族可知也。
沔弟涛。官至大理少卿
涛生仪甫。官至大理丞
刑部侍郎。公即刑部之第某子。
母曰范阳卢氏。赠本部太君
公再娶。前夫人荥阳郑之尚女。
后夫人范阳卢国倚女。封范阳郡君
七女三男。三女既嫁。
郑出也。两男三女出于卢。
千牛。乃明经。
挽郎。公以长庆三年二月四日薨于洛阳时邕里。
寿至七十一年。官至户部尚书
赠太子少保。阶至正议大夫
勋至上柱国。爵至安平县开国男
紫服金鱼之赐其尚矣。葬以其年十一月之某日于某地。
公始以太庙郎再任为东阳主簿刺史李衡
一见自得。湖南
宾置之府。罢授宣州录事参军
观察使崔衍状为南陵。会南陵赋钱三万。
税输之户。天地相远。
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
人被鞭迫。而又屠牛铸钱。
贼杀吏卒。莫敢禁止者。
公始至。怗怗然无约束。
适有屠牛铸钱之徒败觉者。尽窟穴诛之。
偫盗皆散走。一旦命负担者三四人。
悉以米盐醯酱之具寘于担。从十数辈。
直抵里中佛舍下。因召集老艾十馀人与之坐。
遍谓里中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
贫富高下之大不相当。亟言之。
不言。罪且死。
不实。罪亦死。
既言之。皆笔于书。
然后取所负米盐醯酱。饱所从而去。
又一里亦如之。不数十日。
尽得诸里所传书。因为户输之籍。
有自十万钱而降于千百者。有自千百钱而登于十万者。
卒事悬于门。莫敢隐匿者。
是岁前逋负尽入焉。宣使骇异之。
当去复留者凡七载。歙州刺史
府中宾皆愿去。宣帅不遣去。
以公摄理之。用能也。
累迁京兆府司录。拜侍御史
膳部员外郎转运判官
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
授公检校膳部郎中襄州湖鄂之税皆涖焉。
且主转运留务江陵。公乃取一大吏。
劾其赃。其馀眇小不法者牒按之。
所涖皆震竦。岁馀计奏。
宪宗皇帝深嘉之。面命金紫。
检校职方郎中。移治留务扬子
仍兼淮浙宣建等两税使。寻拜苏州刺史
湖南团练观察处置使御史中丞潭州刺史。破坏豪黠。
除去冗费。岁中。
廪藏羡溢宪宗驿召至京城
擢拜户部侍郎判度支。不累月。
会上新即位。顿掌内外。
修奉景陵。一日下诏移五镇。
幽州镇州赐钱皆亿万。郊天地。
上徽名。太和公主嫁可汗。
吐蕃请降使。使者往返凡数辈。
幽州将帅镇州将帅
食饟半天下兵。自七月十二月
一出于有司。则其供办之能可知也。
陛下特加工部尚书以偿之。会凤翔阙节度
宰相奏名皆不可。上曰。
得之矣。明日出白麻书。
以公为检校礼部尚书凤翔府御史大夫充凤翔陇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先是岐吴诸山多椽栎柱栋之材。
薪炭刍之数。京师藉赖焉。
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
公则求者无所与。由是负气势者相与皆怨恨。
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
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
士众不愿久为帅。陛下一旦问宰相
予虽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
卒不能坚辨上意。赖上仁圣不受谗。
乃以公为检校礼部尚书河南尹。是后岐下诸将。
比比有来者。予谓曰。
公于里闾间。吾不复问矣。
军怨乎。吏怨乎。
何为谤。皆曰举其一二可知也。
凡军之怨。怨不均也。
先是岐之军。食于府者同一斛。
食于省者盈一一焉。公乃岁以六十四万斛就其盈。
由是言之。怨乎哉。
吏之怨。怨不厚也。
先是郑少师得请于上。吏之俸有加焉。
然而后郑者辄以所加之俸管于库。其府吏以下未尝获一钱。
公乃悉出所馀。命纠掾以下均取之。
令曰。自是加俸贮于尅府。
赏信易取也。人人皆便之。
言讫叹愤。多出涕。
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
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云。
五十年无是尹都者。是岁七月抗疏云。
臣七十当致仕。词意不可遏。
朝廷嘉之。拜户部尚书以遂之。
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
而能自引去者。明年春
暴疾薨于家。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公之气性刚方。理家理身。
廉俭峻直。颇有文章。
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
内外死丧婚嫁之不能自持者。莫不已任之。
尝以户部侍郎为其兄乞换一五品致仕官。天子怜其意。
特以太子谕德与其兄。至于亲戚僚友。
间无所阙。由是议论不能饶借所无者。
而所无者亦以是畏避之。为理尚严明。
勤于举察。胥吏辈始皆难于公。
然而终卒无大过。词色朗厉。
若不可支梧。然而下于已者。
能以理千之。无不即时换已见。
此其所多也。铭曰。
詟怯声佞。直持劲正根乎性。
抑厄病横。耇寿景盛由乎命。
我用其劲。齿与位并。
铭于子孙。用我为镜。
西林寺水阁院律大德齐朗和尚 唐 · 郑素卿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七
大师号齐朗。
生报身于寻阳陶氏。
大司马侃之后。
侃舍宅作西林寺
其孙累有人继前志。
大师幼有觉心。
事峰顶寺律大德法真和尚
出家受具。
皆目其下。
传七支四分学。
精进勇猛。
所治如官之与宪法。
其徒肃而不敢犯。
自山发其风。
行诸道流。
钧衡绳墨。
所化之处。
无不断断尔。
所居水阁院。
水阁之称。
天下知重。
长讲律业。
兼通无量寿净名等经。
复手自为义记以示后学。
贞元三年
从峰顶本大师荆州庆门寺灵裕台州国清寺法裔同受廉使李公兼龙兴坛场之请。
洎七年。
刺史崔公衍置方等于当州开元寺
请东林大德熙怡大林法粲兴果神清同赴坛会。
十四年。
郡守李公康兴甘露之会。
宣州开元寺大德慧庄抚州景云寺上宏吉州靖居寺道华当州宝称寺智满同秉羯磨。
至元和初
鄂岳观察使郗公士美建法会于头陁寺
又命简奉迎。
曰。
鹅珠在冰雪之中。
鹤貌出风尘之外。
其感搢绅大人相知之深如此。
享年七十有三。
法岁四十有九。
示寂灭于长庆二年十月十六日
是年闰月二十一日
奉葬于峰顶大师灵塔之右。
恭遗命也。
呜呼。
凡与大师游者。
自童年及暮齿。
未尝以言色高下。
用戕于人。
人之聪明。
睹此知教。
虽庭户之近。
必拟迹而后行。
或饥寒之来。
必审公而后取。
所谓声为律。
身为度。
其殆庶乎。
或人来以持律相难者。
对之曰。
吾闻四十不惑。
以至无邪。
正当师之。
我法只尔。
闻者降伏。
知言要理深。
洪州龙兴寺坛。
转至甘露头陀。
惣一十有四会
承羯磨者数盈千万计。
江西以为佛法钟鼓。
皆自水阁出。
考功员外郎李公渤。
中书舍人白公居易
尝视郡事。
得之精微。
每至道场。
膜拜起。
敬。
门人元超元谏元膺元諲元皓清锐元惣智明等。
惧先师之德光
不留于金石。
乃以际实行。
付云皋比邱草具状。
藉门弟子大德道建如达冲契宗一等。
虔请碑铭于荥阳郑氏子素卿。
辞不能免。
乃强起笔应之曰。
释之徒有持律。
犹官之徒有持法。
二者谨严。
则教立而道尊。
惟大师以惠觉心。
以心治身。
秉佛宪书。
为佛翰垣。
调驭诸根。
不生一尘。
提导孺孩。
出离火燔。
升我渐阶。
入我便门。
慈覆轩轩。
法洒翻翻。
膏之清濡。
长之茂蕃。
故自匡庐
散吴楚间。
受教比邱。
处元关。
或坐道场。
或登戒坛
景我之山。
派我之川。
珠贯大千。
印可无边。
来也不羁。
去之偶然。
吁嗟乎西林佛日。
尝在此兮已焉。
太和六年岁次壬子三月甲午朔六日己巳
门人元谏等树。
崔进士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二、《郧溪集》卷二二
进士崔著,家于夷陵,赠工部侍郎遵度之孙,左侍禁仲求之子。
生四十一年,至治平之乙巳三月壬午,卒于江陵
无室家以服其丧,无子以主其祭。
斥其橐装,以葬之于北郭长林门外,地衍而高,增土三尺,筑垣以隐之,植木以覆之,荆州郑某镌辞于石以志之。